如何看待刘慈欣怒批元宇宙?
2022-12-13
元宇宙中的各种行为,也是人类所有神经反射实时运算的一个东西,你在里面过的爽,也是因为元宇宙对应提取了你的爽点。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没事的时候还是要看看《资本论》,不要真进入了矩阵,那时候不但要996,而且连反抗的机会都没了。
如何看待刘慈欣怒批元宇宙?
2022-10-18 14:14:10
“说好的星辰大海,你却只给了我Facebook。”
刘慈欣,作为国内,甚至世界上都知名的科幻小说创作者,本身极为擅长甚至精通于虚拟世界构建的他,在元宇宙爆火之后,却出人意料的站了出来,炮轰元宇宙这一概念。
刘慈欣在公开演讲中直接肯定的表示:“元宇宙将引导人类走向死路。”他也是国内第一个站出来反对鼓吹元宇宙这一概念的知名人士。
刘慈欣认为:“人类的未来,要么是走向星际文明,要么就是常年沉迷在VR的虚拟世界中。如果人类在走向太空文明以前就实现了高度逼真的VR世界,这将是一场灾难。
大力支持元宇宙的人认为,元宇宙将会是未来真实世界的延伸与拓展,是互联网科技发展的新方向,是行业生产的新风口,代表着未来的巨大机遇。

对元宇宙持反对意见的人,可以分为两类:
1,质疑现在的技术环境:现阶段的元宇宙话题,不过是有心人的概念炒作、无中生有,因为就技术条件而言,还远远无法实现,差了十万八千里。
例如,纽约时报就曾经发表过这样一篇文章,写到元宇宙和资本的内在关系:元宇宙是资本主义史在面对一场更广泛层面的、愈发令人不安的转折时的呈现,它所带来的一切都不大现实,其带来的高涨的股票价格与其说是由收益驱动,不如说是由科幻小说的幻想驱动。
2,质疑元宇宙存在的意义:这一类人以刘慈欣为代表,认为元宇宙是一种“精神鸦片”,具有高度致幻、高度诱惑、精神麻痹的属性,会让用户沉浸在一个虚假的世界,而逃避现实。
可以这样说,如果站在普通人的立场上,刘慈欣等人的担忧确实是真的,元宇宙会是一场人类的噩梦。

“共济会的阴谋”
在”共济会“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设想,要在未来,将全球的人口控制5亿。就现在而言,这显然是不显示的,因为作为金字塔状结构的人类社会,必须要依靠足够庞大的底层,才足够托起上层人的财富。如果底层人数不足,上层人将无法收割足够的剩余生产价值。
但是,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的出现,却可以满足了这个设想的条件。足够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完美的替代大量的基础工种
从交易员开始;工业机械化技术可以代替大量流水线劳动力,从汽车和电气工厂的工人开始。大量的底层人口不再“被需要”,甚至提供卑微的服务价值都被更加稳定且价格低廉不会罢工的机器代替。最后只有想一个办法使其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这是关键的一步。
大部分人解读“元宇宙”从《Snow Crash雪崩》和《头号玩家》里的概念科普,其实毫无意义。知道了怎么样?不知道又能怎么样?

有钱人的世界充满现实,没钱人的世界只有虚拟。
上面提出的减少不可再生资源消耗,其实在故事里为了达成自洽性是能看出来的。.大部分人不再参与生产,就会住回到棚户区。棚户区是贫民窟中最悲惨的模式,是没有保温没有防火甚至没有什么隐私的临时搭建。
在这里面会发生什么呢?拿救济金生活,并且这些钱都会通过元宇宙沉浸式的游戏收割回资本家的手里;像西方部分国家大麻合法化一样,元宇宙给人带来对抗空虚的成就快感必须快速迭代升级;同样可以欺骗感官使人平静的毒品、酒精在这里会大量流通;工作、生育后代和教育这种不能带来即时快感的事情将不会在这里被推动。

马克·扎克伯格的谎言
作为脸书的创始人,Mark Elliot Zuckerberg最擅长的是总结并放大人性的关系,包括丑恶的一面。从他窃取女生照片资料进行比对的APP Facemash,都是一次次在通过诱导来推进自己获取“隐私信息”从而售卖获利的本质。
他说过一次实话:“Facebook将是最大的广告公司。”
你品、你细品。这一次也没有让人失望,推出了Meta元宇宙转移侵犯隐私的注意力,让股票跟着这个概念涨一涨,顺便再推推他之前收购的Oculus公司(虚拟现实设备供应商)。但发布的这段视频故事,觉得吃像是有点难看了。
因为我们从用户的角度知道这些“使用场景”都是假的,就像我还在拿键盘码字、你还在用鼠标点链接和视频一样,交互方式找到了比较高效的途径就很难回到低效的原始模式。
这些所谓的“虚拟替身Avatar”需要开个会坐在一起等着你?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吧……
现在线上会议都讲究即时通讯了和意见传递效率。

什么时候你需要一个虚拟身份进入预先设定好的虚拟世界?
其实这个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了,人类的行为和共同偏好是有重复性的;现在在视频上弹幕互动等同于几百年前在绘画作品上提字提诗互动。那你现在用电脑屏幕代入虚拟人物干得最多的事情,在未来就是你通过虚拟现实进入元宇宙干得最多的事情。
RPG(Role Play Games)角色扮演游戏;不用什么虚拟现实,真实世界不也有玩剧本杀、角色扮演、小护士警察什么的嘛。所以普通人会被元宇宙废掉是一种必然,这种感官欺骗型奶头乐是最接近违法娱乐品的。
如果刘慈欣担心人类整体的命运与外太空探索,妥妥是多虑了。我们回顾一下大航海时期,参与到冒险的那些移民,可以对标星际航行的人。都是什么人会吃那个苦在船舱里待几个月?穷人,有信仰冲突,在欧洲混不下去的人。
去一个新世界淘金的,也就是说现在的美国人……在大航海之前大部分都是屌丝。但是外太空探索,没有可能会传递到元宇宙的成瘾人群。真的能飞向太空布局基础设施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在身体素质、智力能力和专业技术方面的佼佼者。那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以这类人的自我约束能力来看,元宇宙基本就是他们的效率工具。
电脑总是会被发明出来,有的人会拿去打游戏、有的人会拿去解决难题。科幻作家是喜欢矛盾与对立的,科幻小说也是一种戏剧的载体,这是大刘的立场。
互联网产业信息产业其实已经是最前沿的产业了,但元宇宙是啥呢?元宇宙不过就是把当年的虚拟世界/第二人生这种概念拿出来又再炒作而已。
刘慈欣批判这种东西,难道外国作者就没批判过这种东西吗?《黑客帝国》之流的作品海外一直没少过,别说现在了,上世纪都一大把了。这代表什么,这代表互联网产业也没什么新玩意新东西了。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开始走旧时代资本集聚后的老路了,不同的就是资本主义用了三百年才做成的事情,新兴产业用了三十年就做到了,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家企业用三年就能干掉一个赛道上所有的对手。
新瓶装老酒,而且速度越来越快。对于刘慈欣自己来说,这不仅仅是批判元宇宙。而是在批判元宇宙的同时,在思考《赡养人类》的那个未来。对于大刘来说,核聚变、宇宙大开发哪怕是机械飞升这些东西,都是能现实的,明明白白的创作出价值和生产力的东西。
但元宇宙创造出了什么?一切的最后,归根结底都绕不开生产力的发展,而抛弃了生产力的发展,硬是要围绕着现在已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转圈,这是大刘这时代的理工男无法接受的。
就像是疫情带来的全球生产力塌方一样,就算是全机械化,也得有人去摁着机器走。生产力的问题是一切的根本,所有妄图绕开生产力自己构架生产关系的统统都会死的历史规律。
乔治.马丁写过一篇科幻小说:主角是人类殖民地里的一个挖掘机操作员,最大的爱好是和机器人(尸体)做爱。主角发现这个机器人完美的满足了他的所有爱好,生理心理各方面都很合拍。
有一天他想和这个机器人结婚,想深入了解一下,于是去读了机器人的说明书。发现这个机器人的行为是根据主角的神经反射实时运算的,完全复刻了主角的爱好感受。
主角意识到,他一直以来,曰的这个人,就是他自己。这个故事是一个寓言

结语
元宇宙中的各种行为,也是人类所有神经反射实时运算的一个东西,你在里面过的爽,也是因为元宇宙对应提取了你的爽点。你实际上也是在曰自己。如果你过的不爽,也是元宇宙的控制者想让你多交钱,不让你曰完整版的自己。这就太卑贱了,不像一个大写的人了,是不?
在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中有类似的观点,大体意思是说为什么不能永生的人类反而征服了银河系,就是由于人类不能永生才会更加珍惜生命,才会在有限的生命中去创造,要是永生了呢,就会懒惰进而丧失创造力。
这才仅仅是永生,还没有虚拟现实呢,即便是永生了,那也得干活呀,可虚拟之后呢,谁还费那个劲呀,那人类就只能灭亡了。
当然了,说的最透彻的还是《黑客帝国》,建筑师最早给予人类就是田园牧歌,结果居然自我毁灭了,就算在虚拟现实中,人类也是会自我毁灭的。
最根本的还是现在元宇宙并不是人类科技发展的十字路口,而是某些资本家的炒作,资本的本性还用说吗?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没事的时候还是要看看《资本论》,不要真进入了矩阵,那时候不但要996,而且连反抗的机会都没了。